編者按:
第三屆湖南“茶BA”于6月6日在苗祖圣山夯吉金寨成功舉辦,以“文化+體育+茶旅”融合創新模式,實現場均超2萬人現場觀賽、線上流量破億,帶動村茶銷售增10%、旅游收入達200萬元。其成功實踐為茶產業產區提供了極具借鑒價值的創新范本:通過文化鑄魂(苗族歌舞、茶藝展演深化體驗)、賽事固本(“茶香對決”互動與VR科技賦能參與)、宣傳塑形(網紅與傳統媒體立體傳播),打造可持續產業鏈,為茶產區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可復制的新路徑。本文來源新湖南客戶端,作者系州政府辦駐夯吉村第一書記朱紅威。
當苗家阿妹的銀飾在燈光下閃爍,當茶香與吶喊聲在賽場交織,湖南“茶BA”已悄然成為中國文旅體融合的閃亮名片。自首屆賽事在苗祖圣山腳下夯吉金寨主賽場鳴哨以來,第三屆湖南“茶BA”以場均超2萬人的現場觀眾、破億的線上流量,撬動了村茶銷售增長10%、村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00萬元的經濟蝶變。下一步,湖南“茶BA”如何深入發展,筆者認為,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。
01文化鑄魂:在茶香中解鎖苗族文化的現代敘事
苗族文化如同深埋地下的金礦,具有無比“堅韌、團結、好客”的精神內核,需要恰當的開采方式才能綻放耀眼光芒。
保靖作為“中國黃金茶之鄉”,境內呂洞山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藏著最鮮活的文化密碼。
湖南“茶BA”持續深入走紅,要特別注重苗族文化的“多元疊加”,這樣才能實現主客兩方的“精神共鳴”。
在場地打造方面,看臺背后要設計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五座苗家吊腳樓,分別體現苗族建筑的不同特色。
在賽場氣氛營造方面,苗族的苗歌、苗鼓、苗舞、苗族武術等均要在賽事間隙呈現,充分調動觀眾的視覺、聽覺、觸覺等器官,使其感官獲得多方面的享受。
關于茶藝表演,開幕式舉行“百壺敬茶”儀式,由近百位身著盛裝的苗家阿妹托著黃金茶茶盤,向四方賓客行“觀賽禮”,歡迎大家來苗家做客。茶湯入杯時騰起的霧氣及LED屏播放的《苗族古歌》史詩動畫,與球場上苗家阿妹茶藝表演時的飄逸裙擺相映成趣,具有強大的藝術震撼力。
文化浸潤不僅在視覺呈現,更融入賽事肌理。賽事創新設置“茶旅積分”機制:觀眾掃描賽事二維碼,就可在賽場周邊的“苗寨集市”兌換苗繡書簽、黃金茶小樣、苗家礦泉水等文創產品,并參與苗族文化知識的答題環節,連闖五關即可獲得到呂洞山景區免費游覽的資格。

圖:茶BA比賽現場
02 賽事固本:在競技中培育大眾體育的生態土壤
賽事創新性引入“茶香對決”環節:每節比賽結束后,隨機挑選觀眾上臺參與“采茶接力”“茶席擺泡”等趣味挑戰游戲(由組委會制定具體挑戰細節),優勝者可獲得與球員合影、簽名籃球、免費吃苗家長桌宴等福利。
要著眼于科技賦能。賽事團隊引入VR全景直播技術,觀眾憑一部手機即可“沉浸式”坐在苗寨屋頂觀賽、參賽,配合AI實時生成的“茶香數據云”——如球員跑動距離對應“采茶里程”、三分球命中數轉化為“泡茶次數”,讓體育數據與茶文化意象巧妙融合。
要積極推動賽事產業鏈的延伸,撬動茶葉深加工、茶民宿、茶電商、苗繡文創、鄉村旅游等產業協同發展,實現鄉村經濟持續、健康發展。由此,保靖縣可借勢推出“茶BA”主題旅游線路:游客可上午參觀黃金村古茶園,體驗采茶制茶;下午觀呂洞山,參與苗家打糍粑、紡苗繡等活動;夜晚入住金寨茶居或茶香別院等民宿,參與和體悟苗族的篝火晚會。
03宣傳塑形:在流量中構建立體傳播的破圈矩陣
在集中注意力比較稀缺的時代,“好酒也怕巷子深”。湖南“茶BA”深入出圈,要實行“網紅裂變+傳統媒體+文化賦能”的三維傳播策略。
賽事組委會要與5至10位本地“新農人網紅”簽約,比如“深山樂隊”“阿哩”“東寶”“呂洞山小帥”等,作為湖南“茶BA”推廣大使,他們用苗語或漢語在抖音直播間直播籌備花絮、精彩賽事、揭秘黃金茶制作工藝以及五行苗寨的獨特魅力,用來圈粉,吸引流量。
傳統媒體則深度介入,賦予賽事文化厚度。建議在紅網等媒體開設“‘茶BA’里的鄉村振興”專欄,用紀實攝影與深度報道呈現賽事背后的文化傳承與經濟變遷;聘請湘西融媒體中心專業人員制作《‘茶BA’風云錄》紀錄片,以苗家青年龍文富組建呂洞山籃球俱樂部的故事為主線,將體育精神與文化傳承巧妙融合,生動講述湖南“茶BA”誕生的歷程。
傳播的終極目標是價值認同的構建。賽事團隊要多元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賽事IP開發,建立“企業贊助+文創銷售”的可持續盈利模式。要精心打造湖南“茶BA”視覺識別系統暨LOGO標志,融入籃球與茶葉元素,在賽標、賽服、賽禮等實物上得到充分展現;要精心為湖南“茶BA”量身打造朗朗上口的開場經典主題曲,邀請當地名人歌唱,并一屆一屆傳唱下去;要開展我為“湖南‘茶BA’寫一首詩、一篇散文、一篇評論”活動,并在社會上廣泛征求稿件,最終結集出版,成為歷史最好的見證。
來源:紅網
作者系州政府辦駐夯吉村第一書記朱紅威